最復雜的機械表功能「機械表三大復雜功能發明者」
發布時間:2022-10-22
機械表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,都有著無法抗拒的魔力。其中,擁有一塊精致的陀飛輪表更是無數人的終極夢想。可陀飛輪卻也因為它高昂的價格讓普通消費者對它敬而遠之?;蛟S,你早已好奇,為什么一塊裝有陀飛輪裝置的表,那么貴呢?這就要從什么是陀飛輪表開始說起。
1
什么是陀飛輪,有什么用
“陀飛輪”,意指擺輪的擺動與籠框兩種旋轉的結合,自此之后即被整個制表業所廣泛接受認可并應用。至今,陀飛輪仍是高級制表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復雜功能之一。
1801年6月26日,阿伯拉罕–路易·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獲得了一份為期10年的新式調校裝置的專利,命名為“陀飛輪”。
頒發給寶璣的專利陀飛輪的官方文件,由當時的內政部長讓-安托萬?普塔爾簽署。巴黎法國國家工業產權局存檔。
在制表業精進完善的今天,“陀飛輪”不再是以傳統方式改善機芯律動性成為可能的唯一方式,卻始終保持著偉大發明的地位,也是寶璣先生一生中重要的傳奇里程碑。
▲ 寶璣先生肖像畫
寶璣先生經過大量時間的觀察和研究,發現重力是鐘表機芯規律運動的敵人,表的受力位置會隨著佩戴者的動作而發生變化,因此,會受到不同程度重力的影響,從而導致走時的誤差。
為了解決這個困擾全人類的重力問題,寶璣大師構想出,將所有擒縱機構安裝于一個旋轉的框架內,每分鐘旋轉一圈。于是,由于所有誤差以固定的頻率持續出現,整體上便相互抵消了。
▲ 1801年陀飛輪調節器專利檔案文件的水彩底片-巴黎法國國家工業產權局存檔
陀飛輪的設計絕妙精湛,但卻非常復雜,盡管專利申請已經完成,但在1801年的夏天,陀飛輪還未達到可以進行實際生產的階段。經過兩輪實驗,直到1805年,陀飛輪懷表才真正投入市場。這項創新的發明隔年1806年10月在巴黎榮軍院廣場舉行的全國工業品展覽上公布于眾。
寶璣陀飛輪懷表No.1176
寶璣陀飛輪懷表1176是寶璣先生制作的第三款陀飛輪時計,也是第一款搭載四分鐘陀飛輪的鐘表。這枚懷表的動力儲存顯示區為扇形,可提供35小時的動力,表盤設有小時針表盤和兩個小巧的小秒針表盤,而且搭載了大師本人在1789年發明的“自然擒縱機構”。
陀飛輪被描述為一種機械結構,這個裝置可有助于時計“不論出于水平亦或垂直位置,均可保持相同的精準度”,并從此成為鐘表界的永恒魅力之源。
2
陀飛輪的運作原理
陀飛輪結構圖
小小一個陀飛輪裝置由超過70個精細零件組成,并且大部分為手工制作。同時,這些零件的精細度及重量有著極高要求,所以,在寶璣那個年代,能制作出陀飛輪的人,都是業內頂尖的高手。據說一般情況下,框架和陀飛輪的重量不能超過0.3克或0.013盎司,相當于一片天鵝羽毛的重量或兩片鸚鵡羽毛的重量。
▲運作中的陀飛輪腕表
陀飛輪本來是用來克服地心引力對鐘表機芯的影響而設計的,發明者就是制表先驅寶璣,它的原理是將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之內,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轉,借由不停地旋轉來抵消地心引力,進而提高鐘表的走時精準性。因為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,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,擒縱機構不變,所以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。而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的旋轉起來的時候,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,互相抵消,從而消滅誤差。目前陀飛輪一般是1分鐘轉360度,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旋轉速度。
▲機械傳動系運作時的狀態
陀飛輪的原理就是當鐘表在垂直位置時補償地心引力的作用。換句話說,當一只鐘表處于垂直位置時,由于來自地心引力的作用,它的調節控制器,即是其擺輪、游絲和擒縱器,會在每一下擺動時發生難以覺察的快慢變化。
如果把調節控制器裝設在一個每分鐘轉動一周的“籠框”上,即可獲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。這樣便可以使鐘表走動時十分準確,并能夠互補誤差。
隨著制表技藝的不斷進步,制表大師們已經不局限于單一陀飛輪,從而大膽地采用兩個甚至更多的陀飛輪裝置于一個腕表中,這樣的設計極具沖擊力,也展現了現代制表的頂級技術。
比如這枚寶璣Classique Double Tourbillon 5345,兩個陀飛輪分別配備一個發條盒,完全鏤空。它們在自轉的同時,還會隨著時針每12小時公轉一圈,復雜程度令人驚嘆。這款腕表標價651,000美元。
由于陀飛輪對材料的抗磨損性、抗撞擊性、重量和美觀度的要求都十分高,因此制表師們從未停止過對新材質的開發及應用。近幾年,硅材質、鈦金屬、藍鋼含鈦合金和碳晶材質在陀飛輪腕表上大顯身手。
現在你可以理解為什么擁有陀飛輪的腕表,通常價格依然不菲了吧。很多喜歡陀飛輪腕表的表迷們都很迷戀欣賞陀飛輪旋轉的那種感覺,腕表中也幾乎沒有哪項功能,能像陀飛輪那樣,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機械表的動態美感。
你對陀飛輪了解多少,歡迎留言區分享指正~
-End-
來源:BREGUET寶璣、萬表之家、機械表迷、杜紹斐 DUSHAOFEI 等